甘孜藏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川西初入藏区,人文甘孜二
TUhjnbcbe - 2021/8/14 17:35:00
注:以下文字多来源于道听途说,如有错误,恳请更正。还没看川西上篇的朋友,链接在这里,点击即可跳转:川西:在仙境,在人间(一)鉴于好几个朋友来问我是不是去西藏了,统一回复一下:在四川!在四川!在四川!(不是现在...)本次出行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出发之前这于我而言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连甘孜的“孜”念什么都是在出发前去百度了才知道......(惭愧.jpg)嗷嗷,原来是孜然的”孜“而藏区,好像总带着几分神秘色彩,不同的地域文化习俗饮食习惯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虽然这并不是在西藏,司机兼导游刘哥也多次和我们强调,甘孜的藏族已经在渐渐汉化,但第一次进入藏区的我还是对一切事物感到新奇。一、食在甘孜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在高原上,我们一路上见到的最多的动物便是牦牛,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牦牛肉也是甘孜藏民们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牦牛肉、牦牛排、牦牛肉干等等。刘哥说牦牛肉和羊肉一样,膻味较重,我心咯噔一下,担心着自己晚上会不会要饿肚子了(我不太吃羊肉,总觉得膻味太重)。好在,实践出真知,尝过后觉得牦牛肉口感不错,也几乎吃不出膻味,汤也很鲜美。当晚吃了人均+元的纯肉主食,作为进入高原后的第一顿晚餐,不得不说非常丰盛,大家大快朵颐,吃得非常满足。值得一吃!牦牛汤锅牦牛排?左:牦牛杂;右:牦牛筋刘哥说牦牛没法儿活着运出高原,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高原上缺氧的气候,去到低海拔的平原上会醉氧。此外,牦牛都是吃草长大的,不喂食饲料,所以我们吃到的牦牛肉都是比较正宗的。牦牛还可以产牦牛奶,新鲜的牦牛奶奶味很醇厚,有淡淡的甜味。而藏民喜爱的酥油茶便是由用牦牛奶炼出来的酥油加上茶水和牛奶,并使之融为一体。酥油,是从奶中提炼出的脂肪我们在自麦经堂喝的酥油茶加了青稞粉没有加牛奶一般正宗藏族酥油茶会加上少许食盐,味道偏咸;但在餐馆点的酥油茶一般是汉化过的,不加盐而是加糖。两种我都尝了,咸味的酥油茶也并非不能接受,但自然是甜味的酥油茶更合口味。除此之外,我们在稻城的香格里拉镇还特地找了家藏餐厅,品尝了藏族特色美食。青稞饼,很酥很脆,一口咬下去,青稞香气四溢,带有淡淡的甜味。而藏民喜爱的糌粑,五个人纷纷表示吃不来.....糌粑是用青稞粉加水揉成的,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初尝有些难以下咽。但是确实可以感到,糌粑是很补充热量的食物。就目前我们吃到的为数不多的藏族美食而言,藏餐还是比较合口味的。青稞饼藏家绝配:牦牛肉干和糌粑。(牦牛肉干非常劲道,嚼半天也嚼不烂。)青稞酸奶(这个味道就是正常酸奶上面加了青稞,不知道是不是吃得不正宗的原因......)二、骑马体验在稻城我们去了个骑马场,去马场是因为这是旅行团的行程之一,涵盖30分钟骑马体验与藏服写真3张。我本来不抱什么期待,对骑马也并无太多兴趣......好吧,负责的小哥带我们去后面马圈,这个季节还未进入川西旅游的旺季,马匹不多。小哥拉出几匹马,自己先上马进行教学,教我们如何上马、如何让马前进、如何拐弯等等。由于马场的马都经过驯化,较野马少了许多野性,当然,也更安全。简单教学后大家各自选了一匹马:左手拉着缰绳和马鞍上的铁环,左脚踏上脚踏,起身上马。上马后两只手拉着缰绳,手背朝上,虎口对着自己。把缰绳轻轻往前挥,马儿便会小步走。如果想要调整方向,把缰绳往想要调整的方向轻轻拉动即可。简单体验完后,欢哥和Norman几个显然有些心动,想继续体验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感觉,收费是元/人,最后砍到元成交价,大家穿上马甲和帽子又跑去骑马了。这次,我们自己骑马,在渐渐适应与熟悉马儿的节奏后也能让马儿跑起来。不得不承认,马儿跑起来的时候在马背上确实感觉非常刺激非常自由,难怪许多人对此钟情,虽然也实在颠得厉害,但作为第一次骑马体验,也觉得好玩极了。第一次策马奔腾没有留下照片也没有视频,那就留在记忆中吧三、藏传佛寺在理塘我们参观了长青春科尔寺,(摘自百度百科)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长青春科尔为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法轮,“长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法轮(标志着法轮常转、妙谛永存)。寺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尤其高大庄重,在门口仰视整座建筑,人显得无比渺小。脱鞋入内参观,要求脱帽,不允许拍摄。与传统佛教寺庙不一样,藏传佛教寺庙内部由几根大柱子支撑,四面墙壁和屋顶及柱缘都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绘,色彩斑斓,扑面而来的满是震撼。正中间是佛像,还会摆上几位活佛的照片,供人参拜。返程时我们还参观了另一个有多年历史的寺庙,位于稻城的邦坡寺,寺庙依山而建,寺庙很大,四周都是转经筒,我们入乡随俗顺时针转了一圈。我们在寺庙里遇到了一位喇嘛,他与我们聊了一些关于藏传佛教的文化。一个藏民进入寺庙成为和尚,但并非所有和尚都是喇嘛,喇嘛需要闭关静修潜心学习三年三个月三天以上,通过考核方可成为喇嘛。闭关静修时不能见任何外人,不能躺睡,由上师带领学习。不同等级的僧人之间着装并无差别,需要相互询问或者拿出自己的登记证,方可知道哪位才是师兄。藏族全民信教,宗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藏传佛教对藏民生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信仰,神圣又庄严。而其中的奥妙与博大精深,更加吸引我,想要了解更多藏族文化。有机会去西藏的话,一定要在西藏住下,慢慢体验和感受当地生活。四、自麦经堂由于返程时间相对充裕,刘哥还带我们去拜访了活佛世家——自麦经堂,这个家族中曾出现过13位转世活佛。活佛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学习佛法,最终有所成就,成为在世活佛;另一种则是转世活佛:活佛在圆寂之时会留下转世者的出生日期和大致方位,寺庙里的僧人得到信息后便会把在那个时间段位于那块区域出生的婴儿全部召集起来,将活佛在世时用过的物品摆在婴儿面前,能把全部物品准确无误地找出的婴儿便是转世活佛。在自麦经堂,负责讲解的卓玛还向我们介绍了玛尼堆和经幡。我们从成都出发,一路遇到了非常多大大小小的玛尼堆,卓玛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玛尼堆都是用来祈福的,路边上我们见得最多的玛尼堆是以往交通不便信息又不通畅时用来指明方向的,不知现在路边上的玛尼堆是否还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但藏民用于祈福的玛尼堆一般是比较大的,具体的选址与方位都有讲究。在自麦家族,有一个由德高望重的活佛选址修建的玛尼堆,四周挂满了五种颜色的经幡。卓玛说,里面埋着*金、银子和青稞等物品,而这玛尼堆也是不能建在汉族人生活的地方,因为有比较大的可能性会发生偷盗事件,但在藏族这样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中,藏族人是不能拿自己的信仰开玩笑的。青稞,藏族小孩儿的零食。我们离开时卓玛给我们装了一小袋。卓玛让我们每个人在地上一堆由藏民转山背回来的石头中选择一块第一眼看中的石头,双手托住,提前想好心中的愿望,托着石头绕着玛尼堆顺时针转三圈,然后自己在玛尼堆上选择一个地方将石头放稳。她说,不管你信不信,但是如果你信,所有在这里许愿的人都可以百分百实现愿望;卓玛还补充道,如果愿望实现了,不需要回来这里还愿,只需要把在生活中去帮助更多的人,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后来得知,不同地区的藏族习俗有所不同,有的地区还是需要还愿的。)自麦经堂的壁画我在自麦经堂挂了“五福临门”,五种颜色的经幡各有含义,我记不太清每种颜色代表的寓意,但我记得,我们之所以会在藏区频频看到挂起来的经幡,是因为藏民相信经幡随风飘动,风会无时无刻在诵经,为人们祈福。五条经幡共元,卓玛直白地说,实际制作经幡所需的费用低于这个价格,多余的钱他们会用于修缮自麦家族这个多年的老屋,很是真诚。我愿在远方为家人祈福,也愿为他们的真诚买单。自麦经堂的壁画五、关于高反第一次上高原,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查了一些资料,据说正常人忽然去到高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适,程度因人而异。(链接:进藏必读!高反适应全攻略)出发前在成都的药店买了红景天,医生说要提前一周吃才有效,但当时第二天就要出发了......好吧,虽然看评论说效果也因人而异,或许多多少少有几分心理作用作祟,另外预感自己也不会吃的,但是,还是买了......嗐,心理作用吧。出发前看的经验帖都说,在高原身体不适千万不要轻易吸氧,一旦吸氧后便会产生依赖心理。因为身体不适是进入高原后正常的反应,人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正常。我对此深信不疑,包括一些进藏好几次的前辈也这样说。但是,出发后,司机刘哥就向我们科普,包括后面进入稻城前拜访了一个高反服务站,医生也如是说道:高反是正常反应,身体出现轻微不适后便应该立刻吸氧,不要等到身体严重不适时再吸,医院甚至有生命安全。还用感冒作为例子,一开始可能只是小问题,及时治疗便可以恢复正常,但一直拖延便会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医生还补充道,在高原上气候干燥,要多补充水分;晚上可以睡前在床头摆放上一杯水,补充空气中的水分,防止鼻腔充血。嗯,最终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在高反服务站买了一些氧气和食品,但面对两种几乎是截然相反的观点,我有些迷惑,不知道哪种才是正确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后续并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去细究,如果有朋友仔细研究了这个问题,顺便把答案告诉一下我吧)但是,出乎意外的是,我居然几乎全程都没有太明显的高原反应,只有一些轻微的反应,比如在车内会耳鸣,像飞机起飞时耳朵会有的反应等等。此外,并未感到其他不适。但是与此同时,我也准备了氧气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并坚持前三天都没有洗澡洗头......因为洗澡后毛孔打开容易着凉,一旦感冒发烧在高原上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同行的Norman高反比较严重,头疼得厉害,小昊和欢哥也因为高反晚上睡不着。在此之前,Norman甚至打算不爬亚丁了,觉得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后来在高反服务站买了氧气后才有了信心,”原来有这么多辅助工具“。爬亚丁那天,Norman上山一瓶氧气,下山一瓶氧气,走完了长线全程。而我,在出发前那段时间频频失眠,苦恼于睡不着和早醒,出发后却不管是在米的平原还是米的高原,都一觉到天亮,一夜无梦,没有任何不适,睡得很香。惹来同伴们的嫉妒。不管怎么样,慎重总是不会错的。出门在外,永远安全第一。六、旅行建议交通:去川西,建议先落地成都,采购物资和交通等等各方面都比较方便。如果时间非常充裕,可以从成都出发,走国道进西藏。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考虑(四川部分)国道和国道大环线,其中的色达佛学院、四姑娘山、九寨沟、毕棚沟等,都非常值得一去。本次行程没有走国道,一方面是时间和资金不够,另一方面是色达佛学院目前由于疫情管控暂时对外关闭,这样显得多不划算呀。不管是从哪儿出发,想要去川西,最好是有车,不然大概率寸步难行(钱非常多又没地方花的当我没说,毕竟有钱在哪都好办事)。除去徒步、骑行、摩旅等这些非常规选择外,可以在跟团/包车/自驾中三选一。如果有人会开车且对国道路段有了解,又刚好有几个合适的旅伴的话,那自然是最推荐自驾,自由度高还省钱。人数够,但没人会开车,或者对高原路段心里没底的话,也可以考虑包车。就我之前了解到的川西行包车价格大概是元一天左右(含保险和油费等),此外还要负责司机的吃住两方面。如果不想做攻略,只想看看风景,资金也不是非常紧张的话,也可以考虑跟团,毕竟几乎不用自己操心,掏钱放开来耍就好。国道上大卡车非常多(一般是运送各种物资进藏),弯道也较多,如果碰上雨雪天气还是比较考验驾驶技术的。这还是在忽略高原反应对驾驶人员的影响的情况下。所以,在第一次上高原的情况下个人还是不太建议自驾。总之,安全第一。这次去川西,上篇里有讲到最后无奈选了收费更高自由度也更高一些的自由行小团(即路线固定但游玩时间不限),加上我一共才4位游客。这是我第一次跟团,我想大概率也会是最后一次,虽然确实省心很多,但对于一些想看的内容,刘导还是会一直催促我们,“要把时间留给后面的行程”,所以所谓的“自由行小团”也只是相对自由。虽然好像槽点也并没有非常多,但我还是自由惯了,喜欢自由行。每种选择都各有利弊吧,选哪种都无可厚非,各取所需而已。想去川西嘛,简单,有车就行。习俗:由于体验有限,也并不能罗列所有地方习俗,就放几条我了解到的吧。1、尊重当地的宗教。进入藏传佛教的寺庙里面参观要脱帽,禁止拍照。是否要脱鞋的话看每个寺庙的要求吧。如果进门处看到别人都脱鞋了,入乡随俗便是。2、在藏区买东西,如果不是有意要购买,不要随便问价格更不要随便讲价,因为可能会遇上不买不让你走的情况。(我们在泸定县就因为问了价格没买被骂了......回来后刘导说,只是骂骂你这算轻的......)3、男性进入藏族家里拜访或参观,家里三楼一般是闺房,不要随意闯入。自麦经堂的卓玛说,要是不小心闯入三楼的闺房,可能会被这家人留下来放三年牦牛,三年后,牦牛放得好的话,牦牛归你卓玛也归你;牛放得不好的话,就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真假有待商榷,但不要随意进入卓玛的闺房肯定是没错的)4、转经筒要从顺时针开始转,转经的时候可以念经,一般最常见的是念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嗡(ong)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也可以选择放空大脑,什么都不想。也可以默默许愿。5、在藏区,女性不要随意触碰男性的弓箭,触碰了会被要求嫁给对方。6、......物价:川西虽然修了国道,也修了几个小机场,但总体来说,作为进藏路线之一,交通还是算不上便利。越往西走,里面的大部分物资几乎都是靠公路运输进去,这便导致川西的物价相对东部要较高一些。做好心理准备即可。七、再会再会在川西待了5天,24号下午刘哥把我送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就这样,川西之行结束了。顺便分享一件发生在机场的蠢事:

虽然背包里还有去亚丁徒步时剩下的干粮,但是一点都不想吃!找了家肯德基坐下开始点单,私戳傅姑娘和小*老师帮我在咸鱼买优惠券,结果机场用不了。好吧最后只好自己点,下好了单后半天也不见叫号,过去一问,好家伙,我坐在肯德基的店里点了麦当劳的餐……大概是猪猪吧。于是背上大背包火速转移阵地,走过去后麦当劳的阿姨说“小姑娘,等你老半天了……”(为什么会有这么蠢的人呢?)

“伪养生人士”小袋偶尔还是会有想吃垃圾食品的欲望

言归正传,结束永远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我想,我已经着迷了。下一次,大概还是要继续来探索川西的,毕竟这次只走了川西国道,下次可以探索探索川西国道。旅行,大概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去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我觉得旅行的乐趣,就是遇见不一样的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未来还那么长,我想它变得充盈一些富足一些。最后,我的结束语永远是再会。年7月于云南雨崩文/袋鼠图/Norman袋鼠不偷懒的话下一篇写雨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西初入藏区,人文甘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