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畏风雨途铿锵再出发丹巴县617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光明网」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8月2日电(张楷澜、胡旭)堤坝沿河挺立、大桥横架两岸、房屋地基基本成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当地村民和建设者们不顾烈日当头,正在加紧施工。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小山村,家园重建正如火如荼。

年6月17日凌晨3时许,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袭击了梅龙沟,小金川河阻断形成堰塞湖,旁边的G线烂水湾段中断。而后,连日的暴雨和洪流将下游的墨尔多山镇五月村、科尔金村以及半扇门镇阿娘沟村夷为废墟。

风雨同舟,重建家园铸信心

沿着丹巴县小金川河一路驱车而上,来到半扇门镇梅龙沟泥石流发生的起点。放眼望去,阻断小金川河形成的堰塞湖已经完全排除,河道疏浚也全面完成,两侧的防洪河堤将河水驯服其中。

“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房子都冲没了!”回想起一年多前那场灾害,63岁的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村民袁坤庭依然心有余悸。面对天灾,当地政府及时应对,干群一心昼夜奋战,全力抢通生命通道,沿河居民连夜转移。之后,临时安置点快速建成,各类生活物资紧急供应,补助资金也有序到位。

大灾之后,家园重建刻不容缓。面对灾后临时住房环境差、村子重建要求差异大、安全住房规划方案复杂等问题,丹巴县各级政府部门和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向群众收集意见、解释政策。在最困难的时候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站在山上的临时安置点,袁坤庭指着脚下的道路说:“这里可以说是每一个角落都有干部的脚印,他们是真的把每一处、每一户都走遍了,让我们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国企助力,灾后重建加速度

在梅龙沟灾后重建现场,从人员到设备,不少地方都能看到中铁八局的身影。这家国企正是梅龙沟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者。按计划,他们将为户村民重建住房,并新建防河堤护工程、两座公路桥,以及安置区的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

为在小金川河汛期来临之前完成防洪堤、桥等工程建设,中铁八局项目部接到任务后迅速组织各种资源进场施工,先后克服了混凝土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大、防洪基坑渗水严重等困难,提前15天完成了河道疏浚和河堤抢建工程。

“我们红五月村损失很大,但好在没有一个人遇难。现在大家都向前看,团结起来建设一个更好的家园。”在灾后重建项目务工的红五月村村民袁成春坚定地说,有各级政府和企业帮助,大家的信心十足。

项目部负责人黄燕介绍,目前已经完成科尔金中桥、5.5公里防洪河堤、万方河道疏浚和场坪土石方建设任务,房屋基础工程施工正在加速推进。从山腰处远眺,可以看到宽敞平坦的路面和初现雏形的地基,新家园的曙光一天比一天更近。

与民同心,环境保护有力度

地处川西高原的丹巴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绮丽,但另一方面,这里的生态也很脆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丹巴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生态保护是梅龙沟灾后重建项目的一道必答题。

以修建小金川河的防洪堤为例,按传统方法需要从外面大量搬沙运泥,但中铁八局项目部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生态护坡新技术,充分利用河道疏浚中收集的砂石,就地取材、二次加工、变废为宝,制成施工砂石料,制成了合格的防洪堤原材料。

高原气候干燥少雨,是森林防火的敏感带。项目部高度重视防火安全,不仅在工地上及附近全面设立“护林防火”警示牌,还组建“护林防火”小分队,加强全员防火培训和应急演练,织起了支持保护绿色发展的“安全网”。

从山上的临时安置点眺望,脚下如丝带般的小金川河奔腾不息,正如受灾村民和建设者们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决心,风雨之后依然铿锵向前。(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