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文字“圣地亚丁旅游”加
“蜀山之王”——贡嘎山
贡嘎山被誉为“蜀山之王”,藏语“贡”是“高”,高峻之意,“嘎”为白,意为洁白无瑕的雪峰。贡嘎山是横断山系的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主峰海拔米,海拔米以上的山峰多座,相对高差—米,是一个颠覆中国传统旅游审美的极高山旅游目的地,雪山、冰川、森林、温泉、草原密布,名山胜景,气象万千,造就了多样化的生物资源而被国内外学者誉为第三纪以来世界物种的基因库。这里也是我国地理、生物、冰川等科考基地。
以贡嘎山为中心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于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环境容量最大的风景区,景区总面积万余平方公里,包括海螺沟、燕子沟、木格措、塔公、伍须海、贡嘎西南坡等景区。
贡嘎山地区是现代冰川较完整的地区,由于冰川运动,造就了举世罕见的冰川奇观。区内有大型的冰川五条:海螺沟冰川、燕子沟冰川、磨子沟冰川、贡巴冰川、巴旺冰川。
三大藏文化中心之一——德格印经院
康巴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西藏昌都地区,藏族谚语有“卫藏的佛法、康巴的人才、安多的马”。藏文化以其特殊的绚丽色彩而亮丽,浸润着康巴大地。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藏族文化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年,总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格县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卜楞、四川德格)之一。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刻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院藏各类典籍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字数达5亿之巨,不但以在国内对藏传佛教各教派经典兼容并包,收藏之广、之富而著称,而且因其某些珍本、孤本而举世瞩目。卷中浩瀚的印版、典籍对于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藏学专家的瞩目。德格印经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冰川森林公园——海螺沟
冰川森林公园海螺沟海拔仅米,其冰瀑布高米,宽1米,是全世界离大都市最近、亚洲海拔最低的冰川公园。原始、古老、野性、神奇、独特、惊险的风采,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奇特罕见。它是动植物的王国,植物种类四千八百八十余种,动物四百余种。冰川、温泉、森林共舞。其中大冰瀑布面积一百八十五点九八平方公里,垂直落差一千零八十米,为亚洲之最,周围还有七十一条冰川。已建成的亚洲单跨最长的索道让您轻松领略这片神奇秀美的景观。
冰川、森林、温泉,冷与热,绿色与白色构成了海螺沟独特的地质地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冰川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年在我省第一批便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甘孜旅游攻略网:
公元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
泸定桥桥长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
泸定桥是革命文物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康定情歌的故乡
一曲《康定情歌》蜚声中外,于是,溜溜的康定城、跑马山使人无限神往。如今《康定情歌》唱遍了整个世界,在首届中国西部康定情歌节上,《康定情歌》当之无愧地选为“中国第一情歌”,同时,《康定情歌》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唯一一首民歌,成为世界十大经典情歌之一;这之歌早巳超越世界和种族,成为地球人类的心灵之声,被送上了人类发往太空的宇宙飞船,作为人类寻找宇宙问候生命的声音。
康定藏语叫达者都,意为三山相峙,两水交汇的地方,打箭炉是其谐音,位于甘孜州东部。自古以来就是康巴地区政治、文化的中心,亦是汉藏茶马互市的中心,锅庄文化的发祥地。在“情歌的故乡”,著名的跑马山、广袤的塔公草原、雄伟的贡嘎山、原始粗犷的木格措、美丽的玉龙溪草原、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等,无一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嘉绒风情之乡(古碉、藏寨、美人谷)——丹巴
丹巴古称“章谷”,藏语意思是在岩石上的城镇,是大渡河上第一城,是四川旅游西环线上的重要景点,以“古碉、藏寨、美人谷”吸引游人的眼球,被称为嘉绒风情之乡。据藏学专家考证,这里曾是史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故地。年元月,世界地理权威杂志刊登了法国SPOT卫星拍摄的丹巴县卫星影像图,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最独特的地形地貌”。照片上,墨尔多神山和大渡河等五条山脉群和五条江河呈度的辐射状,围绕丹巴城形成一个硕大无朋的绿色漩涡,这个漩涡飞速旋转,如一朵盛开的梅花,五条山脉群形成五瓣梅花片,五条河流勾勒出五瓣梅花的边。“美人谷”丹巴刚好就掩藏在神奇的梅花状地貌之中。
丹巴古碉楼林立,被誉“千碉之国”,目前尚存余座古碉,尤以梭坡乡和中路乡境内碉楼群最具特点。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它们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60米。历经千百年,古碉依然凌空屹立,丝毫磨灭不了它那顶天立地的雄浑大气。
丹巴有五千年前古人活动的遗址,同时也完整地保留了嘉绒藏族的生活习俗。有天人合一的甲居藏寨、神奇的墨尔多神山和*岭山。这里自古以来就出美女,故又有“美人谷”之称。
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
亚丁风景区,位于甘孜州南部稻城县日瓦乡境内,面积5.6万公顷。景区以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品字形排列的雪峰为核心区,北南向分布,三座雪山峰峰形各异,但都洁白无瑕,一尘不染。北峰仙乃日(藏语观世音菩萨)海拔米,南峰央迈勇(藏语文殊菩萨)海拔米,东峰夏诺多吉(藏语金刚手)海拔米,各自拔地而起,呈三角鼎立,藏传佛教称为“日松贡布”,意为三怙主神山。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自然生态系统。景区海拔米(贡嘎河口)至米(仙乃日峰),山腰茫茫林海,飞泉瀑布于其间,山脚宽谷曲流,镶嵌着明镜般的湖泊。三山间宽阔的草甸上流淌着弯弯曲曲的溪流,雪峰、冰川、瀑布、森林、草甸、海子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野生植物生长茂盛,野生动物出没无常,烘托出了一片安详静谧的净土。
区内藏乡村寨建筑和寺庙建筑别具一格,风貌独特。这里人们崇拜自然,把大自然当作生存的根基,与大自然相依为命,和谐相处。他们纯洁朴实,和睦相处,一人有难,大家帮助,善待客人。这里,也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日松贡布”(三座神山),蜚声藏区,神山圣湖集于一体,除了它巍峨壮观和周围奇绝的自然风光,还有神秘的宗教文化,是藏区的一处圣地,前来朝觐者络绎不绝。
中国西部“太阳谷”——得荣
得荣地处金沙江峡谷和硕曲河峡谷,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构成集雪山、峡谷、原始森林、高山湖泊为一体的独特峡谷景观;还有传说中称藏有开启藏区座神山山门钥匙的翁佳神山;因为这里阳光充足,故称“太阳谷”,是“香格里拉的后花园”。
得荣县是甘孜州的南大门,东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相接,西南与云南德钦县隔江相望,北同巴塘、乡城二县相邻。东高西低的地形,构成了独特的河谷自然景观。境内山川交错,山峦起伏,金沙江及其支流定曲、玛曲、许曲、岗曲一江四河纵贯全境,光热充足,是典型的河谷亚热带气候。得荣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各类资源十分富集。得荣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智慧,朴实憨厚。今天的得荣藏族源流是当地土著、公元七世纪吐蕃帝国藏王松赞干布统一雪域高原时,从今天西藏自治区的阿里、江孜、贡布江达等地来的吐蕃人以及公元—年间,云南纳西王斯朗绕登向康南各地军事扩张时随军的纳西人三部分构成。因此,得荣至今仍保留着独具地域风貌的语言、服饰、饮食、文化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由于交通闭塞,农牧民也一直沿袭着古老的耕种与生活方式。过去的得荣“美在深闺人未识”,今天的得荣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太阳谷”。
“雄、奇、险、峻”的金沙江第一湾是中国四十大景观之一。由北向南纵贯全境的定曲河,在先后接纳玛伊河和硕曲河后,携三江之水投入金沙江怀抱,在江水汇合处,形成了“三壁夹两江”的奇景,穿越峡谷而来的金沙江由此水势更加浩荡,峡谷逐渐开阔,在即将冲出这川、滇要塞之时,它似乎想先舒缓一下长途奔波的疲劳。于是放慢脚步,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曰堆峰潇洒地画了一个钩,竟然成了天下奇观,这就是国内“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第一湾。荡气回肠之际,不能不惊叹造物的神奇!只有到了那里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雄、奇、险、峻”于一体的壮观气势。
素有“鱼火之乡”的白松,位于县城北边,是群山合围的开阔平地,也是我州仅有的纳西族集聚地。这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是集高山、峡谷、田园风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佳处。
格萨尔故里
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8年,殁于公元年,享年81岁。德格县阿须是格萨尔王故里。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迭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是凭吊览古的盛殿。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称格萨甲布钟,意为岭格萨尔王的故事。格萨是人名,岭国的国王,史诗的主人公。它是一部在藏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家喻户晓的、规模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场景壮阔、诗文绚丽的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是藏族民间诗歌的代表作,是藏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是藏族人民精神性格的集中体现,是藏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珍品。该史诗与古希腊荷玛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他们,有些人将《格萨尔王传》称之为东方的荷玛史诗。
茶马古道中心
藏族用马换取茶叶的交易在古代叫做“茶马互市”,这条穿越横断山脉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道路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到了明朝,随着茶马交易的发达,“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雅安、碉门(今天全)、芦山西移“打箭炉”,这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康定。
茶马互市让这片荒滩变成了城市。康熙三十五年(年),康熙准“行打箭炉市,蕃人市茶贸易”。正是这位大清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一纸王命,改变了这片荒滩的命运,使后来康定成了西陲重镇。不包括其他物资,仅茶叶一项在康熙年间每年交易量就达八十余万包。嘉庆年间最高可达一百多万包,一百万包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千多万斤。茶马古道上的运输主要是靠人背。至今,茶马古道的青石上还遗留着当年马踩下的蹄印和脚夫们用拐把歇息时拄下的一个个深坑。内地的盐、茶、丝绸运往康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特产皮毛、名贵药材运往康定,康定变成了藏汉物资文化交流中心。藏区所需物资从这里一条沿我州南线经巴塘进藏,一条沿我州北线经德格进藏。由此形成了川藏“茶马古道”。随着历史的推移,川藏“茶马古道”不再是一条物流通道,而是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是藏汉民族经济往来的桥梁,又是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的文明通道。
甘孜旅游攻略网: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已是家喻户晓。人们赞美藏族人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藏族歌舞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其中以锅庄、弦子、踢踏、热巴四种舞蹈最具有代表性。
锅庄藏语称之为“卓”,豪迈明快,舞姿活泼,是最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自娱性歌舞,各地都有其不同的称谓。主要又分农区的嘉绒锅庄“达尔嘎”和牧区的草地锅庄“俄卓”。民间卓舞活动,通常是在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里开展,春、秋两季最为频繁。在甘孜州较有代表性的锅庄有新龙锅庄,石渠真达锅庄、德格麦宿锅庄等。
弦子藏语中称之为“谐”,谐舞形式具有易学易会的群众性,是康区藏族近现代以来最为欣赏和推崇的一种舞蹈形式。弦子主要是男女围圈共舞,姿态优美柔和,彩袖轻拂似细风托云,动作轻盈婉转,平衡娴静,古朴端庄,甘孜州以巴塘弦子最为有名。年,文化部命名巴塘为“中国弦子的故乡”。代表性音乐有“玛雅曲通”、“阿姐布莫”、“日翁独祖”、“崩拉麦朵冲”等。
踢踏舞藏语名“夏卓”,即西藏之“堆谐”,它是20世纪40年代由西藏传人的一种舞蹈形式。其特点为节奏鲜明,脚步踏点缓急有韵,干净利索,舒展大方。该舞蹈主要分布在甘孜县。甘孜踢踏的代表性音乐有“曲羌拉”、“夏卓格桑”、“堆拉”等。
热巴舞是以传统鼓舞的形式,借以米拉日巴道歌的内容,于宋代后逐渐发展形成的,是一种融歌舞、说唱、杂技为一体的民间综合性表演艺术。热巴舞的表演者以“热巴鼓”和“盘铃”作为伴奏乐器,各种不同的鼓点和铃点合拍于不同的舞蹈组合,而组合的称谓也按鼓点的名称而称之。该舞鼓点丰富,舞步轻捷,它以优美的舞蹈和高超的技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热巴舞在巴塘、乡城、得荣一带较为盛行。
拉日巴藏语叫“羌姆”。它是宗教意识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藏族早期苯波教的祭祀舞蹈。舞蹈活动时间和次数根据各寺庙的具体情况而定。活动地点均在寺庙内,多数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有的大寺庙有专门的固定场所。整个舞蹈活动均严格按照宗教仪式进行。
甘孜州宗教基本情况
我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四川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在甘孜州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刻的影响,属绝大多数群众信教的地区。州内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四种宗教并存,但大多数农牧民群众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我州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藏族历史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形成了分布广、教派全、寺院多、影响大的显著特点。
作为我国佛教三大语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在藏王妥托日牟赞(—)时从印度传入西藏,在赤松德赞(—)时正式得以传播。经过长期演变发展和与西藏固有苯教的斗争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这一佛教派别。公元年至年噶尔·禄东赞之孙赤松顿布,为逃避赞普都松波结的杀戮,携其子阿尼降巴白(苯教高僧)徙居“旦麻”(今德格)地区,苯教开始在德格地区立足。8世纪吐蕃王朝推行“兴佛抑苯”政策,许多苯教东徙康区,建立了康区第一座寺庙——丁青寺(苯教)。此后,自8世纪末到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时期(),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大教派先后传入康区,从而在康区形成了苯波、宁玛、萨迦、噶举、格鲁五大教派的鼎立局面,形成了“五大教派”于一地和睦共存的宗教奇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州全面正确贯彻*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前,全州经政府批准开放和依法登记的寺庙教堂座,其中藏传佛教寺庙及活动点座(包括宁玛派座,格鲁派座,萨迦派78座,苯波派50座,噶举派37座,无教派4座),天主教堂2座,基督教堂1座,伊斯兰教清真寺1座,依法登记汉传佛教性质的活动点13个。近4万名宗教教职人员中有藏传佛教僧尼余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了广大信教群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需要。*和政府历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风俗习惯,我州认真贯彻落实*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拨出专款用于全州各寺院的开放和维修。寺院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由于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了*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州藏传佛教寺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生活有了充分的保障,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为甘孜州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藏传佛教简介
佛教产生于印度,始祖是释迦牟尼,目前属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藏传佛教历史悠久,已存在一千三百多年了。藏传佛教发展过程中前后出现了宁玛巴、噶举巴、萨迦巴、格鲁巴等流派。
宁玛巴,“宁玛”意为“古、旧”,俗称红教。宁玛巴是由西藏僧人索琼巴和卓浦巴等人创立,奉8世纪印度而来传播密宗的莲华生为创建人。宁玛巴的寺院遍及甘孜州,成为藏族地区宁玛巴最兴盛地区之一。著名的有德格竹庆寺、白玉嘎拖寺、白玉寺、巴塘降卡寺、康定金刚寺等。德格竹庆寺和白玉嘎拖寺是宁玛巴最大寺院之一,尤以白玉嘎拖寺最有影响。白玉嘎拖寺,建于12世纪初,已有余年的历史,是卓浦巴的弟子嘎当巴·德喜协巴创建,寺院规模盛大,成为传承旧密宗流派的中心。
噶举巴,俗称白教。“噶举”意为上师亲口传授真言。公元12世纪,噶举巴的创始人,出生于甘孜州哲雪(今甘孜县扎卡波村)的都松钦巴将噶举巴教义传入甘孜州。其徒弟有上千人,在甘孜州有较大影响。最著名的有德格八邦寺、康定贡噶寺等。德格八邦寺,建于公元年,是噶举巴的重要的传承之地。川内外其他地区的噶举巴僧人欲求深造,都到八邦寺来学习。据20世纪50年代初统计,八邦寺有僧人余人,下属寺院80余座。
萨迦巴,俗称花教。以萨迦寺得名成派,创建人是卓弥·释迦意希。萨迦巴在甘孜境内著名的寺庙有德格更庆寺、仲萨寺、高尔寺、日库寺、康定塔公寺等。德格更庆寺,是萨迦巴在甘孜州的主要寺院之一,也是德格土司的家庙之一。公元年,当时的德格土司登巴泽仁主持更庆寺时,修建了闻名遐迩的德格印经院。
格鲁巴,俗称*教。公元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亲临康巴地区时,在理塘建有长青春科尔寺。这算是四川藏区格鲁巴的大寺院之一、明朝时期,五世达赖的弟子,曲吉·昂翁彭措在甘孜县建有大金寺、白利寺、灵雀寺等13座寺院,史称“霍尔13寺”。著名的寺院还有巴塘康宁寺、石渠色须寺、康定南无寺、丹巴松安寺、稻城雄登寺、乡城桑披寺、炉霍寿宁寺等。
这些寺院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保护,拨款维修扩建。
甘孜旅游攻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