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色达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复制链接]

1#

色达

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有一种相遇终会刻在生命里

色达简介

色达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四川省、青海省以及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省果洛州相交处。色达县名由来,经考证,主要因早年曾在色塘发现一马形*金而得名,故有"金马"之称。

色达县历史悠久。民族民间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加之是《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以格萨尔文化、寺庙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来自网络

文图/玉生烟

千山万水来看你

路过汶川、映秀,看见灰白色斑驳的山体,内心波澜起伏。我们没有时间停留,直奔马尔康,从那里去色达县二完小学,这是我此行的初衷。

千山万水,只为来看你。

28日早上7点集合,奔赴色达县二完小学。马尔康距色达县约公里。途径观音桥。一路颠簸,国道很多路段还都是“半成品”,施工进行中。

道路狭窄,勉强两辆车可以相向而行,偶尔遇见怪石林立,像屋檐一样把车遮了个严实,千万不要瞎想石头会正巧掉下来,不然,一路上都会被吓死。

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没有停,与马尔康的山相比,沿途的风景越来越好,山清水秀,路旁偶尔经过的,有身着红色藏服的喇嘛,有只身冒雨行走的背包客,有摩托车骑行者穿行而过。

行至二嘎里乡可以远远望见雪山,只是烟雾缭绕,雪山便一直是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模样。因为赶路,没有来得及拍下照片是个遗憾。学校下午要放假,必须赶在学生离校前到达。

12点左右到达色达界限,距色达县城有80公里,海拔约,山上的树由绿渐渐变成了灰色,说明海拔在不断升高。路况陡然变得平坦宽阔,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无异。这就代表我们很快就要到二完小学,这是我们从27号2点出发至29日此时,历时两天两夜48个小时要奔赴的目的地。

在到达色达途中经过翁达县,遇到了一段这几天最差的路况,坑洼,积水到处都是,一不小心就会挂住底盘,有时会一下陷进去,溅起的淤泥洒满了玻璃窗。

还有50公里到色达,沿途山脚下有猴子和牦牛,它们看起来悠哉游哉。不多久,红色的藏式建筑越来越多,雕刻精致的屋檐和门窗,五颜六色的彩绘,金色屋顶和红色屋顶在目所能及的视野蔓延开来。

距色达县30公里处,天空飘起了雪花,眼前的山峰重重叠叠,有的山坡上挂着巨大的长形牌子,上面是白色镶着黑边的藏文,猜不出是什么意思。

到达色达县城边缘时,海拔约多米,我开始出现轻微高原反应。眼睛发涩,犯困,太阳穴胀痛,心发慌,唇色稍微泛紫色。

在县城里找到一家饭馆,老板夫妇是驻马店人,算是老乡了。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吃饭间隙一直邀请我们明天早上也来这里吃饭。

二完小学下午举行全县联谊活动,我们观看了他们的表演,歌舞游戏都很精彩,活动结束之后,我们的捐赠仪式开始。

德吉佣淙

在二完小学我认识了一个小女孩,我看见她的第一眼就喜欢得不得了。

一开始,我偷偷拍她,后来被她发现,她不好意思地躲在了柱子后面,我向她摆摆手示意她过来,并给打了一个v字手势,她明白了我是给她拍照,她不好意思地也摆了个v字手势。

我再次给她摆手,让她到我身边来,她居然真的走了过来。我说:“你真漂亮!你叫什么名字?”她给我说了四个字,说了好多次,但是我都没有明白是哪几个字。我问她:“你会用手机打字吗?”她摇摇头。于是我就手机打出四个字的拼音,她就一一给我指出是哪几个字。“德吉佣淙”,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能感觉出这名字的美好。

奔赴一场红色盛事

我喜欢“色达”这个名字。第一次听说,是在烟灰的出行帖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楠楠说她是因为看见图片里那一大片红房子就决定来了,其实,我是看到“色达”这个名字就决定来了。

一进去五明佛学院的地界,整个世界都变了。满眼望去,大片的红色木屋分布在四面八方的山坡上。道路上行走的都是喇嘛和觉姆。行走在他们的世界里,感觉自己像是天外之客。

五明佛学院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色达县城郊,海拔约米。距县城20公里,有一个喇荣沟,在沟里分布了密密麻麻的僧舍,随着佛教在此地的繁盛,僧侣的人数日愈增多,此地,男修行者谓之喇嘛,女修行者谓之觉姆。他们在此念经诵佛,独居一间几十平米的棚屋,无欲无求,终其一生,只为信仰。

据说,男女修行者的僧舍泾渭分明,绝不可以来往。沿喇荣沟上行,都是崎岖小路,沿途有转经堂,有喇荣寺。虽然并不是很大,但是建筑及彩绘都非常精致考究。

去往山顶时,恰好遇到喇嘛辩经,气氛活跃,场面激烈。他们三五成群,有的坐,有的站,或是使劲拍手,或是奋袖指点,口中有词,大概是在争论什么,只是我这外来之客一个字都听不懂。

上行数十里,看到一个金碧辉煌的圆形建筑,此为“坛城”。站在坛城的栏杆前可以俯瞰五明全景。

坛城的第一层是转经筒,当我们的手转动经筒时,内心的期许好似就多了一丝依托。这里人来人往,除了有身着僧服的喇嘛,红红绿绿的游人更是不绝于此。他们默默地环绕坛城,一层一层,一圈一圈,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默然和庄重。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红色的王国,一片纯净的圣地,一群坚守信仰的人们……

我们都是神的孩子

毗邻坛城有一个宾馆,名为“喇荣宾馆”,据说是丹增法师所建,收入归为佛学院,当晚我们就居住在那里。

夜晚,五明佛学院的每一间小木屋里都亮起了一盏灯,俯视全景,恍若满天星斗,而每一颗星都缄默不语,隐忍着一个秘密。我想多一些了解,驻足探寻,才发现唯能做的只有猜测和想象。

计划明晨起个大早去往神山南坡,据说那里才是观赏五明的最佳据点。

六时,天微亮。我揣着相机,走出喇荣宾馆,一下子惊呆了。

居然下雪了!

昨天还是晴空万里,夜里这场大雪太出乎意料。雪下得不小,整座学院都被覆盖,周围的山已是全白。小木屋的房顶是白色的,露出一点一点红色,红白相间,错落有致。神秘的佛学院一下子变了一个表情。昨日还是威严神秘,今日却变得清纯雅致。

沿狭窄的山路往上走,不多时,太阳升起来了,雪山的一侧金光闪闪,大有“阴阳割昏晓”之势。

神山南坡,雪面在高原的阳光下照射得愈发洁白。风声呼呼,经幡烈烈。放眼望去,五明佛学院上空光芒万丈。

我们都是神的孩子。这场大雪是神对我们的眷顾。

心怀感念,我们一直都是神的孩子!

有一种相遇,终会刻在生命里

我沉迷在那个红色的梦,不愿醒来。可是,我知道,终究我只是一个过客。

我来过,曾经如此近距离地触摸过这方纯净的王国,贴近过他们的温暖,感受过他们的虔诚。

我只是凡夫俗子,我看得见他们五体投地匍匐在修行的路上,却无法理解,也无法真正读懂他们的信仰。他们的虔诚和坚守就像喇荣寺上空的太阳一样永恒。

不为来世,只修今生。

回望那一片红色的木屋,说再见。

从此,在我的心里多了一片红色的圣地。

︻终︼

这一路的艰辛,

一路的美景,

一路的欢歌笑语,

就以这些简单的符号,

隐喻在生命的段落里,

珍藏起来吧!

后记:

年5月初,我们一行十多人去往色达。在色达小学,当看到孩子们拿着礼物,露出灿烂的笑容时,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幸福,不止是获得,还有给予。

五明佛学院,令人震撼的不止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红色建筑。当我们穿行于那些一袭红袍,笑容纯净的人群中时,总能感受到一种喧嚣之中的宁静,一种浮华之外的归真。

请相信:行走的意义绝不是看到了多少美景。而是那些刻在生命里,永远不会消失的感动。

编外语

每一次出行的圆满,必然要有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而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必然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队。

提到烟灰,想到一个词——情怀。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在行走的路上,收获着,付出着。在喧嚣的尘世依然坚守着一份内心的沉静和美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一个拥有丰富户外经验而又怀揣一份爱心的“文艺户外领队”。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