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川甘孜竟然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曾是甘肃副 [复制链接]

1#

甘孜藏族自治州隶属于四川省,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东南,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级行政区;全州辖康定1个县级市、17个县,个乡/镇(其中街道办2个、镇个、乡个),个行政村;年末常住人口.9万人。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1亿元。当然甘孜州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曾是甘肃副省长、一位是作家。

第一位:*正清

*正清(-),藏族,少将,军事参议院参议。又名罗桑泽旺,号子才,四川甘孜州人,藏族。生于年春。早年习读汉文。年春,同选定为甘肃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样(活佛)的二弟迁至拉卜楞(今夏河县境内)。年后在兰州参加创办"拉卜楞茂民文化促进会"和"少年同志会"等活动,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兰州市*部监察委员,组建了"甘青藏民大同盟"。年在拉卜楞任番兵司令部游击司令。年番兵司令部改为拉卜楞保安司令部,任保安司令。

年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年当选为中国国民*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年8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甘肃省农业厅副厅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年被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甘南军分区司令员,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甘肃省政协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正清是开国将军中唯一在甘肃的一位藏族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3个时代,充满了传奇。藏族原本没有姓,*正清的父亲贡布东珠在民国初年曾任过保正,当地藏族群众汉藏语揉在一起称其为“杭保正”。“杭”者藏语“官”的意思。藏族有个习惯,对有地位的人或当官的人,一般来说都称其头衔。“杭保正”是贡布东珠的官职,又成为他的名字的代称。就这样人们把“杭保正”叫成了“*保正”。随后,这个家族就将“*”取为姓氏。*氏家族也赢得了教民的拥戴,受到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扶持,对拉卜楞寺及其教区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从拉卜楞寺创立起,历世嘉木样家族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扶助寺主参与政教管理,但*氏家族达到空前程度,在安多藏族社会中影响颇大。

年,*正清和父亲随着弟弟第五世嘉木样(活佛)来到拉卜楞寺。起初他只是在拉卜楞拉章宫分管事务,协助父亲处理一些寺内的事务。年,他借朝拜班禅大师之机,率多人的僧俗代表团前往兰州状告宁海军。次年,他再次组织“拉卜楞呼吁代表团”赴兰控告宁海军,以解决拉卜楞案件。就在他两次到兰州期间,他结识了共产*员宣侠父等人,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参加进步活动。他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并任会长,先后在拉卜楞、果洛等地创办了几所学校,掀开了这些地区民族教育的帷幕。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因捐赠了一架战机被广为传颂。而很少有人知道,*正清曾在年冬天,率领拉卜楞的僧俗代表团前往重庆。翌年1月9日为抗战捐献了30架飞机价款,支援抗战。他本人也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委以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等职。

*正清是一位与中国共产*和人民政府合作共事、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少数民族爱国上层人士。在西北少数民族中,特别是在藏族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他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视察、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在宣传贯彻*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位:扎西达娃

扎西达娃,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年,在期刊《西藏文学》上发表了个人首部小说《沉默》。年,发表小说《没有星光的夜》。年,发表小说《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该小说获得第8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夏天酸溜溜的日子》。年,创作长篇小说《骚动的香巴拉》。年,由其作词、编导、创意、制片的MTV电视音乐《向往神鹰》获得中国MTV音乐电视金奖”第一名。

年,担任剧情电影《益西卓玛》的编剧,他凭借该片获得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特别奖。年,主演剧情电影《死亡诗意》。年,担任爱情电影《冈拉梅朵》的编剧。年,担任爱情电影《西藏往事》的编剧。年,担任文艺电影《皮绳上的魂》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阿拉姜色》上映,他凭借该片获得第2届编剧嘉年华年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