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学热血浸染的平安高地木里俄亚派 [复制链接]

1#
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马金权,中共*员,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派出所所长,一级警长。青春岁月跨入人民公安队伍,22年转战在五个基层派出所,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日子不足2年。最美好的人生时光,奉献给了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最铿锵的入警誓言,镌刻在了藏区高原厚重的土地上。热血铸就忠诚,大爱护佑平安。

从门外汉迅速变为合格人民警察,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年8月,向往人民公安队伍的马金权,从当地政府文员的职位上,考入木里藏族自治县公安局,进入瓦厂派出所,成为了一名基层实战一线的普通民警。当他背上背包,步行加骑马走完几十里山路,步入瓦厂派出所大门时,现实的景况,让他当公安民警就如电影电视里的警察角色,驾车追捕,与犯罪嫌疑人刀光剑影壮怀激烈的想象,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当时的瓦厂派出所所长王勇,告诉马金权:“派出所民警就干两件事,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二是守护好当地百姓的平安。”那年,他刚满25岁。不是科班出身的马金权,为了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诚恳的拜老民警为师,认真钻研公安业务书籍,在实战中学习,在实战中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马金权的不懈努力下,不长的时间内,他就熟练的掌握了户籍管理业务,精通了询问笔录、讯问笔录的制作,通晓了旅店业和娱乐行业的管理方法,熟知了派出所消防工作的主要流程和操作方法,更主要的是他从老民警身上学会了群众工作方法。由于马金权业务上的快迅进步,他成了瓦厂派出所所长王勇大会小会表扬的对象。这种表扬,即是对马金权刻苦钻研业务的鼓励,更是对马金权能夠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肯定。那时的瓦厂派出所,还没有补充辅警协助公安民警开展工作的机制,进村入户开展工作,都由民警独自完成,加之警力有限,很多时候,马金权总是一个人行走在大山里,单枪匹马的进入乡村开展工作。一个大雪弥漫的冬天,在前往蚕多村里进行矛盾纠纷调解的途中,马金权不慎与坐骑滑入大山的沟底,马没摔伤,马金权的左腿却被尖石划出了血。止住血后,马金权一瘸一拐的牵着马匹,坚持赶到了蚕多村。当在火塘边,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调解完毕,双方当事人心存感激的对马金权说,你都摔伤了,还为我们的事操心,等伤好了再来,也耽误不了什么。马金权却笑着对双方当事人说:“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即等不得,更拖不得。我不及时赶来,万一事情闹大了,我就对不起大家了。”

年7月,二代身份证的更换工作在瓦厂派出所管辖区全面铺开,为了方便大山深处的老百姓,及时采集瓦厂派出所辖区群众二代身份证的相关信息,马金权领受任务后,带上照相机、备足干粮和矿泉水,牵着马匹,便一头扎进了大山里。由于瓦厂派出所管辖的地域辽阔,最远的村落骑马也要走上7天时间,所以这次执行二代身份证信息的采集任务,对于马金权来说,既有业务能力上的考验,也有身体和心理上的考验。外界,人们所了解的马背上的警务,想象中,一身藏蓝警服,一匹高头大马,或奔驰在芒芒草原,或急行在巍巍大山,警察在马背上一声高吼,扬鞭奋蹄,满有诗意,其实不然。走在地广人稀的山路上,一会儿要穿越原始森林,一会儿要攀爬高坡悬崖,有时还要经历雷电暴雨,还要爬雪过冰。孤独的时候,马金权就用五音不全的嗓子吼上几句:“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就这样,马金权牵着马匹,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蹚过了一道河又一道河。一个多月的时间,走完了31个山寨和村落,完成了多人的二代身份证信息采集任务。一个多月后,当他牵着马匹,走进瓦厂派出所时,王勇所长看见披头散发、胡子拉碴的马金权,声音有些哽咽地对马金权说:“赶快去洗个澡,把头发好好的剪一下。”走进大山里一个多月的日子里,由于没有手机和找不到座机电话,马金权无法与家人联系。回到派出所后,得知自己在山里的日子里,4岁的儿子曾因高烧不退住院抢救的消息,马金权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办公桌前,流下了泪水。由于马金权的出色表现,走进公安队伍不到两年的时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成为共产*员后,马金权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时时事事都冲锋在前。在瓦厂派出所的四年时间里,马金权走遍了瓦厂派出所辖区的31个山寨和村落,行程达8万公里,按他自己的话说,可以从瓦厂到北京往返十几个来回了。其间,脚下沾满的泥土,连接起了他和当地百姓的血肉情感。年的7月,当得知马金权要调离瓦厂派出所的消息后,一位受马金权长期帮助的老阿妈朗英抱着一只公鸡走进派出所,塞给马金权说:“马公安,家里穷,没什么好的东西送给你,鸡杀了熬锅汤,补补身子吧。”马金权说什么也不肯收,推迟不下的情况下,马金权悄悄把几十元钱塞进了老阿妈的衣兜里。望见老阿妈远去的背影,马金权心里陡然升起几句话:你把百姓装在心里,百姓就把你记在心上。你为百姓办好一件小事,百姓就当成一生的大事一辈子铭记。

从瓦厂派出所调入乔瓦镇派出所后,马金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作为派出所的治安民警,一心扑在工作上,十天半月回一次家与家人团聚,成了家里人的最高奢望,有时老婆孩子几周也见不到马金权一次。在马金权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一度治安状况不尽人意的乔瓦镇,很快局面得到了全面改观,无*赌毒,成为了乔瓦镇社会治理的标配。当马金权离开乔瓦镇派出所时,所长杨文凯真切的对马金权说:“乔瓦镇的社会治理好转,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

把语言优势转化成为民服务的本领,困局中用法治思维解开百姓心中的暗结

经过瓦厂派出所的铸魂洗礼,叠加乔瓦镇派出所的忠诚淬火,转战至固增乡派出所和茶布朗派出所担任派出所领导的马金权,已经是身经百战,融单警综合实力和基层指挥员协调组织能力的“老公安”了。然而不满足于现状,对公安事业永远激情燃烧的马金权,仍然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提高自身服务人民和服务国家建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万名干部下基层的其中一员,进入固增乡后,已经具备了汉语、彝语和藏语三种语言沟通能力的马金权,立刻对当地的藏族语言进行了调研,因为马金权知道,在藏区工作,由于藏语的特殊性,地域区别很大,不及时掌握当地群众所使用的语言,就无法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经过细心的调研和刻苦的学习,马金权很快就具备了驾驭当地藏族群众语言的能力,并在工作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在固增乡固拉村开展教育普及率调查中,随行的工作队员由于语言上的障碍,搞不清楚初三毕业就准备辍学的拉初同学的辍学原因。为难之际,马金权立刻用当地藏语与拉初的父母沟通,随后明白了拉初辍学的原因是因为家里太穷,无力支付拉初读高中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了解拉初辍学背后的真实情况后,马金权先做通拉初父母的工作,又专程赶到乡里向乡政府有关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及时为拉初办理了申请教育补助的手续,保证了拉初升入高中,完成了高中学业。事情过去多年,提到此事,拉初和拉初的父母,总是树起大拇指,逢人就夸奖马金权是身着警服的活菩萨。

为改善民生,促进当地经发展,当地政府引进了俄公堡水电站开发项目。电站建设中,施工方与当地群众,因征地过程中语言上的障碍无法达成共识,引发了双方矛盾,并在施工现场上出了人员聚集对持状况,导致工程进度无法向前推进。事情发生后,临危受命的马金权,马上赶到工地现场,依法先将事态控制住,然后逐步深入各户群众家,耐心细致的用当地群众听得的本土语言,与群众进行深入交流,宣传*的政策,阐明国家建设与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很快解开了当地群众的心结,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俄公堡水电站建成后,施工方在撤离现场时,相关负责人专程赶到固增乡派出所,向固增乡派出所表示感谢,并对马金权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解当地群众与施工方所产生的矛盾而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年9月,在固增乡派出所已经有所建树的马金权,被组织调往茶布朗派出所任副所长一职。走马上任的马金权,按照所领导的分工,很快进入角色。工作开展不久,随着卡基瓦水电站项目进入茶布朗的展开,类似马金权在固增乡遇到的水电开发与当地群众的矛盾逐步显现。围绕着移民搬迁所产生的问题,矛盾不断升级,发展到最后,群众与施工方的员工在现场发生了肢体冲突。关键时刻,为保护国家和现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马金权依法指挥现场民警果断出击,及时将带头闹事的违法人员控制,平息了事态。

事态平息后,为彻底解决问题,确保水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当地*委政府的支持下,马金权利用通晓当地民族语言的优势,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深入卡基瓦水电站沿河移民搬迁的各个村落,宣传法治,了解民意,依照程序反映当地群众的正当诉求,最终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安情怀,用法治思维解开了当地群众心中的暗结,就地化解决了矛盾,保证了卡基瓦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多年以后,提及已经离开了茶布朗派出所的马金权,当地老百姓用最朴实的语言说,马警官这个人嘛,好得很,懂我们的语言,了解我们的心声,能为我们办事。

共和国的卫士最听*的话,那里需要那里去那里艰苦那安家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似乎揭示着人生标定的轨迹。然而对马金权来讲,这两句话对他一点不适用。他自从进入公安队伍以来,一直行走在最基层,从一个派出所走向另一个派出所,22年走了5个派出所,而且所走的派出所一个比一个离城市更遥远,离家人更遥远,离朋友更遥远。当家人和朋友问及他后悔不后悔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当警察嘛,虽然走得离城市离家人离朋友更遥远了,但同山里群众的距离更接近了,有啥后悔的呢?”22年的遥远奔袭,22年的弹指挥间,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拥有数千人的凉山公安队伍里,这样的人,为数也不多,况且人生,又能有几个22年呢?

年5月,为增强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南门户的守护,木里藏族自治县公安局*委,慎重考虑后,集体研究决定,将忠诚意识牢固,业务能力强,通晓多民族语言,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的马金权,派到到了俄亚派出所仼所长。

命令下达后,马金权立刻打起背包,牵着马匹,走了两天的山路,准时赶到俄亚派出所报到。他用坚决服从命令的行为,闻令而动,不折不扣,兑现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共和国的卫士最听*的话,那里需要那里去那里艰苦那安家。

俄亚派出所所在地的俄亚纳西族乡,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南边缘,南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隔金沙江、冲天河相望,西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山水相连,西北与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接壤,区域面积.41平方千米,是四川省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乡。俄亚派出所管辖着俄亚纳西族乡和依吉乡两个乡,辖区内有50多个自然村,共有户、名村民。从地理位置来讲,俄亚派出所管辖区域跨两省,涉及一市两州多个县,社会治理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是木里藏族自治县公安局派出所中离县城最遥远的派出所之一。

马金权刚到俄亚派出所的时候,50多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公路还没修通,走村串户服务群众,办理派出所职权之内的各类案件,主要靠骑马和走路,最远的村落,骑马也得走3天。出乎马金权意料的是有的村落,还要攀爬溜索,从波滔凶涌的无量河上溜过,才能抵达。在马金权的记忆中,他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乘溜索过无量河的感受。无量河宽多米,溜索与河面高度有十一、二米,人在河面上溜过,河水在身下震耳欲聋,真可谓叫惊心动魄。当时的马金权,从溜索上下来后,整整10分钟,才回过神来,而且惊出的一身冷汗,把衣裤都湿透了。尽管现在村村通的公路已经修通,但为了防止自然灾害导致公路中断的状况下,确保派出所出警处警、服务群众、救援救灾的警力能夠及时到达现场,马金权要求派出所的所有民辅警,必须学会溜索,并作为警务技能的内容进行考核。

为杜绝毒品在西南大通道上从俄亚派出所管辖区内通过,马金权与派出所的民辅警一道,在构筑起禁毒宣传立体“工事”的基础上,警民携手,互为补充,沿江沿河沿行政管辖的边界线村落,设置禁毒哨长观察哨,哨长由各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担任,整个辖区,众志成城,拒毒品于行政管辖区域之外。为把禁毒工作落到实处,马金权还要定时或不定时的爬山涉水深入各个观察哨点,巡回检查。经过12年的防范建设,俄亚派出所管辖区内,无毒无艾已成常态。提及禁毒方面的成绩,马金权总是自豪的说:“我们的禁毒战绩,归功于人民群众,归功于人民禁毒战争!”

为构建派出所辖区内的和谐社会,马金权将“枫桥经验”与纳西族文化相对接,建立了“纳西火塘”调解室。为发挥走村串巷马帮队的巡逻作用,马金权将马帮队纳入“巡逻队”范畴,建立了独具俄亚特色的马帮“巡逻队”。为使每一个村落都有人“管闲事”,马金权组织动员青壮年,建立起了自愿者“义警队”。在马金权的精心谋划下,“枫桥经验”在俄亚派出所辖区内,由“纳西火塘”调解室,马帮“巡逻队”,村落自愿者“义警”,点、线、面的织成了网格体系,不仅“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成为了常态,而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为了俄亚的品牌。年7月的一天,到俄亚旅游的唐生先生,不慎将价值数万元的照相机遗落在纳西族大村村落里,1个多小时想起并报警后,赶到照相机遗落处,照相机依旧在唐生先生回想起遗落的地方。更令马金权骄傲的是在学习发展“枫桥经验”的进程中,他时刻沉底村落,派出所附近的自然村大村呈现出“一不叫,两开口”的现象,即马金权进村狗不叫,马金权开口叫得出村民的姓氏,村民们开口叫得出马金权的所长职务。

身处边远的派出所,马金权一直记着刚进瓦厂派出所时,派出所所长王勇告诉他当好派出所民警的两句话“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守护好当地百姓的平安。”在为名无户口人员办理户籍和身份证时,有一位辅警问他:“为什么要那么急那么快的办?”他回答道:“每一位村民的户口关系到本人的新农合医保和社会底保问题,我们不急不快的办,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不能及时得到保障。”年寒冬的一个下午,一位叫边玛的藏族妇女赶到俄亚派出所向马金权报告,称自己的姐姐次里拉姆,远嫁他乡后,孩子都生下两个,40年的时间里户口一直得不到解决。了解这一情况后,马金权立刻带领民警秦石生爬溜索过无量河,骑马、乘车、坐船、走路,往返于四川和云南两省间,通过提取原始资料,现场走访群众,DNA基因检测鉴定,历时93天,最终将40年为“黑户”的次里拉姆的户口补上。当马金权和同事将户口簿送到次里拉姆手上时,次里拉姆看着写有自己名字的户口簿,流着泪水对马金权说:“太基太基(谢谢)!”马金权鼻子酸酸的回应次里拉姆道:“大姐,别说谢谢了。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你40年里受委屈了。”

47岁的马金权,快到50而知天命的年岁了。按道理,这样的年龄,马金权应该是时常守在妻子身边,弥补22年来亏欠妻子独自一人养儿育女情感“债务”的时候了。然而因工作需要,马金权依然同妻子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对于这一状况,组织上早有考虑。年的时候,看见俄亚派出所的工作局面已打开,鉴于马金权自进入公安队伍以来,一直坚守在派出所一线,拟将他调回木里县城,安排在交警大队任职。接到调令通知的马金权,行李都打理好后,临出俄亚派出所门时,大脑里猛然闪现年出警时遭遇车祸,当地老百姓从死亡线上将他救出的场景,一想起当时老百姓一双双耽心他离开这个世界焦虑的眼神,他动摇了。后来组织上再次征求他的意见,他坚定的说:“我就留在俄亚派出所,干到退出派出所所长岗位的时候。”得知这一信息后,老同事张健宏关切的对他说:“根据你的年龄情况,可能这是最后一次进城的机会了,你得慎重考虑哟。”马金权感激地回应道:“我舍不得俄亚的百姓呀,我还想为他们再做些事情。”

提起家庭,马金权无比愧疚的说:“我这22年,最对不起的是妻子。妻子一人抚养一双儿女成人,无怨无悔,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妻子想坐飞机,想看大海。待我从派出所所长岗位退下来后,一定陪着妻子坐上飞机,到大海边去,好好看一看大海。”

地处大凉山深处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之所以成为五省藏区平安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于当地*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治藏方略,在于木里藏族自治县的各族儿女同心向*、团结爱国,在于政法战线的每一位干警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如果说木里藏族自治县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还有一种能量推动着木里藏族自治县从胜利走向胜利,那就是有一大批像马金权一样的忠诚卫士,默默无闻沉底公安实战一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无悔坚守,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同呼吸,共命运,用热血浸染着这方平安高地。

(肖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