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歌声与微笑甘孜藏族自治州群众歌咏大汇 [复制链接]

1#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将以此为契机,走进与长征有关的三个城市,和当地群众合唱团、群众文艺团体一同唱响长征精神。一段合唱演绎的长征故事一部用音乐谱写的浪漫主义英雄史诗一曲致敬先烈的生命赞歌此次特别节目,根据不同的主题选取了长征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节目录制,它们分别是赣州于都、甘孜泸定和甘肃会宁。赣州于都

开启红军长征的伟大序幕。为了支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于都人民为红军队伍筹粮款、集物资、搭浮桥,供渔船。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8.7万余人顺利从于都河北岸8个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甘孜泸定

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甘孜藏区,先后在甘孜的15个县经过/驻扎。团结藏汉群众,播撒革命火种,开展武装斗争,书写了飞夺泸定桥、甘孜大会师的历史篇章。

甘肃会宁

见证历史时刻: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期间,6万会宁人民不但保证了近7万名红军将士战斗、生活所需,还把多名会宁子弟送进了红军队伍。

按照中宣部要求,中央电视台统一部署,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特别节目《伟大的征程中篇》更改为《歌声与微笑—甘孜藏族自治州群众歌咏大汇》。6月29日,《歌声与微笑—甘孜藏族自治州群众歌咏大汇》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录制。

泸定桥又被称为铁索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每根铁链由至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历为边地,史称“西夷”故里。泸定汉初地属笮都县,其后建制多变。元代设长河西宣慰等司。明因之,洪武二年(年)设瓦部哈工等寺都纲院院抚司,沈边百户,管辖泸属河东一带;咱里土千户,管辖泸属河西一带;永乐八年(年)改瓦部寺都纲院院抚司为冷边长官司,改沈边百户为沈边长官司。清因之,沈边、冷边、咱里土千户三土司辖地基本固定,直至宣统三年(年)“改土归流”,缴销三土司印信号纸,裁销领地。民国元年(年)将沈边、化林营防汛改为化林县;将冷边、咱里土司地改为泸定县。民国二年(年)改化林县为县佐,并入泸定,即成今天的泸定。

泸定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处神秘而又奇特的北纬30度线上,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住有汉、彝、藏等13个民族8万余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国道线穿越全境,县城距省会成都公里、“情歌故乡”康定49公里、丹巴“美人谷”公里,是出川进藏的重要门户和军事要津。泸定是四川省新五大精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泸定旅游融自然风光、红军长征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为一体,集观光、休闲、疗养、避暑、科考、探险、登山、漂流等为一身,已成为川西*金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和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泸定县抢抓国家培育重点红色旅游区和重点红色旅游线路,以及全省新五大精品旅游区和旅游西环线建设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把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来抓,坚持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相结合,高起点、高水平制定完善旅游规划,快节奏、快频率策划争取旅游项目,大手笔、大气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宽思路、宽领域抓好旅游宣传促销,统筹推进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协调互动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声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就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是《飞夺泸定桥》课文中的几段,在今天,这就是很多80后、90后和00后关于长征的印象。在飞夺泸定桥这一战中,不仅有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还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的英雄壮举,但是当年战事非常紧张,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22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后来在长征路上,他们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

时至今日,当年的22位勇士只有8位的名字可以确定,他们分别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刘金山。

此次群众歌咏大汇将发起寻找飞夺泸定桥22为勇士活动,寻找尚未找到的14位无名英雄的相关线索,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弘扬长征精神,让英雄的名字流传下去。

随着《歌声与微笑—甘孜藏族自治州群众歌咏大汇》的日益临近,泸定县也在积极筹备、合理编排参演节目,参加合唱的余名演职人员正尽心尽力排练,希望在晚会当天将富有泸定特色、极具品位和观赏性的节目带给全国观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