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背包旅行十余年、四次进藏的我来说,没有走过川藏线说来都有些不可思议了。不知从何时起,这条连接上海人民广场与聂拉木樟木口岸的G国道(沪聂线)成为了户外届最热门的话题。即便在江南,也频频出现了“皖南”、“南京川藏线”等名字,寄托着城市人对这条“天路”最崇高的礼敬。这条国道从海平面的长江口直抵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脚下,跨越中国的三大阶梯。更因其在成都与拉萨间余公里的路途中先后翻越折多山、海子山、米拉山等一众高山垭口,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成为无数户外人的“终极梦想”。这条凿通横断山脉的“天路”,以无数筑路工人的智慧与血汗比肩神明,将草原、雪山、冰川、崖壁、雨林、峡谷等一路不重样的美景连接起来,成为一条举世瞩目的“景观大道”。如今的川藏线上,跨越大渡河的兴康特大桥高达米的索塔从崖壁之上直插云霄。通麦特大桥让“天险”再也不险。更有二郎山隧道、折多山隧道(建设中)、米拉山隧道将拉蓉两市的距离一点点拉近。还有一座座水电站和大型水库挡住沿途的洪涝危险。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更是全世界都史无前例的高难度工程。这些“超级工程”是中国强大基建实力的集中体现,也为川藏线增添了更多震撼的景观。兴康特大桥(图片来自网络)房车、自驾、摩托、自行车、徒步、直播、甚至长头问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川藏线的故事。雅安-雅江、泸定-康定、理塘-巴塘、工布江达-墨竹工卡……那一对对似乎押韵的名字让川藏线本就成为了一首诗。这首写满了挑战、征服与坚持的诗,吟唱出最纯粹的户外精神,令路上的行者发自肺腑地感动。虽然此前在滇藏线的徒搭中走完了拉萨至芒康的共线段,乘坐过成都至雅安的高铁,也在带团中无数次往返拉林之间。但,没有一条完整的川藏线,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心结。终于等来了时机,我要向这条心心念念的“终极之路”发起挑战。6月23日,从成都西站乘坐高铁来到雅安,再转乘公交到达多营镇,我的川藏线徒搭之旅正式开始。由多营镇国道公里处开始搭车:搭了两辆车就很顺利地来到了天全县城,扫码骑行共享电动车,继续向西穿越县城,再辗转多地来到老虎嘴(两河口桥路口),终于搭上了一辆可以直达泸定的自驾游的车辆。天全城郊:为了欣赏川藏线沿途的风景,司机特地选择从老路翻越二郎山,而不是由高速公路穿越二郎山隧道。这也是整个川藏线所须翻越的第一座大山。翻越二郎山后,也正式进入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地界,“藏文化区”也由此开始。二郎山下的第一座县城就是位于大渡河畔的泸定县。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一条连接两岸的铁索桥剧烈摇荡着。红军长征期间正是从这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泸定桥:如今,在泸定桥上游约6公里处,一座崭新的大桥:兴康特大桥拔地而起。桥墩矗立在两岸高山的斜坡上,索塔高达米。这座桥梁连接起大渡河两岸的山体隧道,搭载“雅叶高速”横跨大渡河,将原本曲折的山路拉成了一条直线。原本的国道从桥下的大渡河畔穿过,抬头仰望,如此浩大的工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继续向西,就来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市,藏民族的文化气息也瞬间变得浓郁。离开繁华的成渝城市群,那种浓郁的山区小城生活和少数民族风情就扑面而来。这里便是打开“川西”神秘之门的起点,也是整个川藏线上除拉萨和成都外最大的城市(康定市建成区面积略大于林芝)。因为一首《康定情歌》,康定也成为无数旅行者向往已久的地方。夜晚的康定也更像是个能歌善舞的少女,就如街头“背水姑娘”的雕塑。璀璨的霓虹灯下,藏族同胞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藏民们在康定情歌广场载歌载舞:康定之后,雅叶高速目前也就到此为止。后面的路就是“华山一条道”的国道G。还有更多大山大河和更为险峻的路段摆在前方。6月24日,乘坐公交来到康定新城路口(十七队)继续搭车,有位前往炉霍、昌都方向的司机把我带到了位于折多山顶的路口。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也骤然降低。川藏线的征途需要翻越一座座高山,海拔也忽高忽低,所以几乎每天都要穿梭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之间。在折多山近乎冰天雪地的寒风中,我遇到了一对年过古稀之年自驾游川藏线的老两口,他们一路把我带到了新都桥。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里,他们一路感慨川藏线巨大的变化。如今的新都桥已经开起了数百家宾馆,他们几乎找不到曾经住过的地方。遇见美丽的风景就停下车驻足观赏,累了也停下车好好休息,这对老爷爷老奶奶就如热恋中的情侣,或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义无反顾地去挑战高原山地的艰险。如此年纪还能行动自如,令人羡慕。前往新都桥沿途风景:从新都桥继续向西,一位前往新龙方向的司机本该在雅江就要向北转弯,却觉得独自驾车太无聊,想让我多陪他一段,就多绕了几十公里,一直把我带到了理塘,也就是丁真的故乡。G国道的路口距离理塘县城还有一段距离,那时候也是傍晚,我只好在路边等待下一辆顺路的车。早有听闻理塘是“世界高城”,县城的海拔也有多米。对于在这里过夜,我也有着些许担心。但幸运的是,下一辆车直接把我带到了下一座县城:巴塘。于是,赶了一段夜路,从理塘到巴塘,沿途的风景也笼罩在了夜幕之下。到达巴塘县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随着海拔降低,此前喝过的矿泉水瓶都变瘪了。也终于可以吃顿饱饭,在巴塘驻足休息。6月25日,睡到中午才懒懒地起床,继续上路。昨晚就听说巴塘之后的路段正在修路,究竟能不能通行、今晚又能到哪儿,一切都是未知数。一位水电站的工人把我带到了靠近金沙江边的巴塘水电站,再搭车来到距离金沙江大桥仅有米的一处工地。路况已经变得极其糟糕,但依然可以缓慢通行,驶过这里的车辆也越来越少。据说这段施工路段在下午两点以后就要完全封闭,等到六点以后才能再次开放。现在已经是一点多钟,如果再搭不到车,就只好等到晚上了。等了很久,我便无奈徒步前行。一路徒步跨越了金沙江大桥,从四川甘孜走到了西藏昌都。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上,也是一片大动干戈的景象,除了水电站和隧道的修建,一座崭新的金沙江大桥也正在建设当中。想必用不了多久,这段艰难的路也会变得畅通无阻。徒步走过金沙江:来到金沙江的对岸,几乎就在快要封路的时候,我终于搭上了一辆前往昌都方向的大货车。那位司机也极其幸运,他们从上海千里迢迢运送货物前往西藏昌都。卡在封路的前一刻,幸运地被放行。大货车慢吞吞地在盘曲山路上行驶着,午后的影子也越拉越长。下午五点多钟,终于来到了芒康的岔路口。我没打算继续赶路,而是暂且在芒康留宿一夜。晚上,去逛了逛芒康县城的维色寺,吃了地道的藏式晚餐。这些陌生的地方,却又有着似曾相识地熟悉。第五次进藏,内心有着难隐的激动。这座位于滇藏线与川藏线交汇点上的城市,也是的重要驿站。六年前我就由芒康南下香格里拉,如今再由川藏线入藏,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终于“走”完了川藏线的全程。芒康维色寺:6月26日,从芒康继续出发,往后的路也愈发艰难。一路跨越澜沧江,经左贡、邦达,翻越怒江72拐,再跨越怒江大桥才能来到八宿县。然而,今天的搭车却异常顺利,在芒康城郊的路口直接搭到一辆自驾游的皮卡,经过近10个小时的颠簸,一路直达八宿县城。这段路途中最为壮观的莫过于怒江72拐了,上一次是由山下爬往山上,这一次是由山上来到山下。一个接着一个度的大转弯,让我这种资深驴友也感到有些晕车和不适。芒康至八宿沿途风景、怒江72拐:怒江:6月27日,由八宿县城继续搭车,途经然乌到达波密。在网上搜索到波密最便宜的一家青旅:车轮不息青年旅舍,却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一群有趣的人。然乌周边:三位摩托旅行由川藏线进藏的大哥;两位闯荡过几十个国家,一边旅行一边做代购赚钱的小姐姐;还有一位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采蘑菇,能够辨识有毒和没有毒的蘑菇的资深“蘑菇哥”……我来到这里已经是下午,小伙伴们已经采好了蘑菇准备做饭。其中有一只像人脸一般大的蘑菇叫虎掌菌。据蘑菇哥说,他采蘑菇那么多年,这才是第二次遇到虎掌菌。这种蘑菇非常罕见,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虎掌菌:于是,我们一起去菜场买了一些菜,买了一只鸡,准备自己做饭,吃一顿关于蘑菇的大餐。虎掌菌是略带苦涩的,但细细品味,却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小鸡炖蘑菇,则堪称绝美佳肴。晚饭后,我们又玩起了“找小姐”的桌游,拿了一箱啤酒,把酒言欢,畅谈各自在旅途中形形色色的见闻和人生阅历。青旅聚餐: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甚至凌晨。沉浸在喝酒游戏的兴致中,直到凌晨的三四点钟我也依然没能入睡。于是悄悄地走到安静的院落里,荡起了秋千。又独自走过了帕隆藏布的大桥,去逛了逛深夜的波密县城。小城很安静,依然灯火通明,广场上空无一人,却能听见河水的流淌。一个人的孤独旅途,却有一整座城市在陪伴,像极了去年逛过的凌晨的工布江达。6月28日,或许是过于流连这家青旅和波密小城安逸的生活,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着急离开,我也自然在这里多住了一天。三位摩托哥带着三位女孩去了神秘的扎墨公路,我独自来到了不远处的山上,穿过草原和森林,顺着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找到了几座被溪水冲刷而转动的转经筒。转经筒随着水流转动,动力完全来自于自然界,而且永不停歇。它仿佛不是人为设计,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之物本身就成为了轮回的载体。溪流上的转经筒:再往山上走去,还有一幢没有开门也没有开窗,里面堆满了石头的房子,周围围绕了一圈转经筒。询问几位前来转经的藏民才得知,这里面堆着的石头是用模具烧制而成,在藏语中叫“chacha”。而像这样的房子叫做“chakong”。“kong”就是藏语里房子的意思,“chakong”就是“chacha”的家。至于“chacha”,那就是用来祈福和赎罪的,同时这也是藏族纪念圆寂高僧的一种特别方式。“chacha”与“chakong”:尽管没有搞清楚太多关于“chacha”的事情,但在这里看见转经筒精巧的设计,看见像这样特别的房子,我感受到藏族人民不仅有着坚定的信仰,更有独特的艺术理想和惊人的创造力。傍晚,我又一路追随“蘑菇哥”的脚步,来到了多东寺旁的深山老林。一路披荆斩棘,翻越高墙、围栏和茂密的丛林,我也亲自体验了一番采蘑菇。那段艰难的山路,即便在我多年的户外徒步经历中都很少遇见。不过幸运的是,没走多远我就采到了好几颗隐藏在草丛中的蘑菇。我在采蘑菇:“蘑菇哥”带着一位女孩继续翻山越岭,我们三人“兵分三路”寻找蘑菇。没过多久我已经筋疲力尽,或许是今天走了太多的路。傍晚,女孩和“蘑菇哥”还尚有兴致继续寻找蘑菇,我就先行回到了青旅休息。太阳快要落山,我去菜场买来半只鸡,又是一顿美味至极的小鸡炖蘑菇。尽管吃上晚饭已经是十点多钟,但一天的时间依然十分充实也乐此不疲。6月29日:尽管流连,但依然要说一声再见。终于要离开小城波密了。早上,跟随同宿青旅的两位自驾者前往八一。张江科从云南丽江扫码租借了一辆共享汽车,就一路沿着滇藏线直奔拉萨。他与杜浩也是路上相遇。于是,这段搭车就变成了我们三人的“一日自驾游”。从波密到八一,要穿越著名的“通麦天险”。随着通麦特大桥的建成,如今的“天险”变成了“坦途”。不同时期修建的三座桥梁也在易贡藏布上一字排开,见证着通麦乃至整个川藏线的历史变迁。通麦特大桥:一路上,我们又来到了藏王故里“藏王洞”、拉月藤网吊桥、鲁朗小镇,还有熟悉的色季拉山垭口。下午,终于来到了林芝市区八一镇。一段沿着川藏南线由雅安到林芝,耗时7天,累计搭乘19辆顺风车,总计行程超过1公里的徒搭旅行也暂且告一段落。色季拉山:不得不说,川藏线是一段难能可贵的经历,承载着无数人的理想,也有无数偶遇和惊喜。它仿佛就是一段缩小版的人生,告诉你一路上有多少坎坷阻拦。当你站在天际,又会觉得这些都不是个事。接下来,我能赶上刚刚开通不久的拉林铁路前往拉萨。而属于我的川藏线,也终于“功德圆满”。川藏线km处:年6月23日至29日,周记第期顾豪,年7月顾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