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形地貌多样,气候条件复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极具复杂性与艰巨性。入汛以来,四川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部分地方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四川省气象部门从实际出发,探索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以串牢“责任链”“行动链”“业务链”为抓手,不断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以“警”为令,政府部门闻“警”而动,社会公众知“警”有备。
突出“实”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
细化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指挥责任。根据7月印发的《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年修订)》,暴雨预警级别与省、市、县三级防汛指挥调度直接挂钩。入汛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副省长根据不同暴雨预警级别组织开展会商调度,省委书记、省长靶向调度相关市(州)6次,分管副省长调度8次,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20次,将防汛减灾责任落实到一线。
明确以气象灾害预警为标准的督导责任。按照全省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督导方案,市(州)发布*色及以上级别暴雨预警后,对口省级督导组应立即赴现场开展督查。根据各市(州)发布的32次相关预警,21个省级督导组开展靶向督查次,查找问题个,将督查责任落到实处。
落实以气象灾害预警为要求的防汛抗旱主体责任。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在接到暴雨蓝色预警后,县级*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应及时组织防御工作,包村干部必须驻村,各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应立刻赶赴隐患点,将防汛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狠抓“效”强化层次分明的“行动链”
“下暴雨了,这里危险,到河对岸去!”8月22日20时,家住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三岩龙乡白杨坪村的杨金秀,听到地质灾害观测员的喊话后,立即冲出家门。一场牵动82户人的紧急转移行动在乡、村、组、点四级联动下有序展开。
3个小时前,九龙县气象台先后发布雷电*色预警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县气象局向防汛办和各村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发送暴雨*色预警短信后,三岩龙乡随即启动应急预案,村民按照灾害防御演练时规定的路线快速撤离。约40分钟后,泥石流从乡内沟谷奔泻而下。
在全省范围内,暴雨预警信号成为避让撤离的“指挥棒”,一旦发布,相关区域立即组织开展“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预警时段和级别与具体撤离要求紧密衔接。当州气象局发布3小时橙色、红色短时临近预警时,各灾害隐患点无条件组织撤离,30分钟内必须撤离转移到位;当发布24小时橙色、红色预警时,涉及点位应立即做好撤离转移准备,按照“有雨就撤”的原则,30分钟内必须撤离转移到位。对地形复杂、撤离路线远、转移难度大的点位,因地制宜研判,提前组织撤离转移;当发布24小时蓝色、*色预警或未发布预警时,由基层一线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进行监测研判,突发异常险情或不能准确研判险情时,30分钟内必须撤离转移到位。“准备撤离、见雨就撤、30分钟内撤完”三类避让策略由此形成。
今年汛期,凉山州组织转移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58万余人次,避免遭受42起山洪、地质灾害的不利影响。
落脚“精”完善气象服务“业务链”
以锤炼“内功”为根基,气象预报更加精准。7月9日8时至11日20时,四川盆地出现今年首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省气象台在7月7日上午明确预报出此次降水过程。最终预报与实际降水时间和落区吻合。
今年,四川上线西南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准确率较优化前提高10%,同时新建了0至24小时逐小时、1公里预报产品。在中央气象台指导下,率先部署0至2小时逐10分钟短临预报产品。今年1月至8月,四川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53.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到47分钟,为防灾减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拓展“外延”为着力点,气象灾害服务更加精细。四川多地组织开展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多部门应急指挥、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
8月21日至24日,我国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色预警后,预警发布中心迅速启动暴雨*色预警短信发布“绿色通道”,在省通信管理局的统一协调下,移动、电信、联通及时面向预警市(州)手机用户全网发布暴雨*色预警短信。在达州,随着《渠江流域天气公报》发出,流域预泄腾库的调度工作有序展开。在射洪,公交公司在收到市气象局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立即暂停公交车运营。
以强化“管理”为主线,气象业务能力更加坚实。省气象局不断深化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改革,实现预警信号属地发布。强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复盘总结,要求从实况监测、预报分析、决策服务、应急响应、会商研判等不同层面进行复盘。
成都市金堂县气象局开发了金堂气象灾害风险综合预警平台,实现致灾因子数据、历史灾情信息、承灾体信息等普查数据管理,以及8类灾害危险性图谱和风险评估区划图谱的可视化展示。金堂县气象局利用气象灾害风险综合预警平台高效整合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生成基于灾害影响的气象服务产品,为早准备、早部署防汛工作提供了及时的气象信息。
今年汛期,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暴雨预警预报信息启动应急响应7次,各地精准组织提前转移安置31.5万人次,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较去年同期减少81%和30%,充分体现了防灾减灾气象先行在四川的落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