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甘孜州海螺沟全力创建5A景区,助推藏区旅
TUhjnbcbe - 2021/8/19 6:37:00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453171.html
海螺沟风景区

海螺沟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蜀山之王贡嘎山东坡,距省会成都公里、州府康定69公里,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海螺沟一号冰川全长14.7公里,是全球同纬度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可进入性最强的冰川。冰川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形成冰川、森林、温泉共存的奇特景观。大冰瀑布高米、宽米,是世界最壮丽的冰瀑布。海螺沟纵跨七个垂直带谱,享有“野生动物王国”和“高山植物园”等美誉。海螺沟独特的地理环境、圣洁的雪山美景、磅礴的冰川景观、丰富的雪域温泉、茂盛的原始森林、多样的生物资源、奇特的红石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灿烂的红色文化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为广大游人所称赞。

一5A创建的海螺沟巨变

过去的海螺沟,因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世代居住于此的农牧民习惯于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广种薄收,贫困面达96%以上,被列为甘孜州康东地区最穷的地区之一。作为海螺沟的掌门人,谭智泉怎么也无法忘记他初到海螺沟时的情形。年5月29日,谭智泉受命到海螺沟担任景区管理局*委书记、局长。“由于受‘5?12’地震影响,老百姓出走了,白菜、萝卜烂在地里;镇上的店面关了,甚至连一些企业也离开了磨西;景区内几乎没有一个游客,整个海螺沟、磨西好像与旅游无关。”忆及当初的情形,谭智泉至今仍是历历在目。

(海螺沟大冰瀑布)

情况如此,别无选择。谭智泉只有勇往直前带领管理局一班人,一方面积极组织抗震救灾,努力恢复正常秩序,努力恢复业界、游客、群众对海螺沟的信心;另一方面,大胆转变观念,千方百计寻找新的旅游营销点,积极思考怎样让老百姓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惠,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经过几年时间的涅槃,海螺沟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谭智泉逐渐意识到,必须为海螺沟的旅游发展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很快,他找到了答案:创建国家5A级景区。

海螺沟是全国第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据谭智泉介绍,自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以来,海螺沟一直得到中央、省、州各级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们希望在4A景区的基础上再升一个台阶,以创5A为契机,对景区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提档升级,把海螺沟这一人间圣境真正建设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藏区民族群众的福地。”谭智泉说。

(雅家梗红石滩)

令谭智泉高兴的是,甘孜州委、州政府对海螺沟创建国家5A级景区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于年初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将“海螺沟创5A”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总抓手和推进扶贫攻坚的突破口,成立了州长益西达瓦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研究部署5A创建工作,先后投入17亿元用于创建资金,从全州范围遴选旅游专业人员支援海螺沟,举全州之力、聚全州之智推进海螺沟5A创建工作。

于是,从甘孜州到景区,从领导到群众,都把5A级景区创建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于是,一场海螺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正式展开:

(海螺沟冰川)

自启动5A创建以来,按照《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的评定要求,梳理并启动创建项目35个,其中:政府投资类项目30个,在去年全州财政收入仅23亿的情况下,投入17.5亿元用于景区基础改善。外部交通中,猫磨路隧洞全线贯通;省道线石棉段灾害路段排险即将完成;雅康高速将于明年竣工通车,通过康定机场到景区的游客也大为增加。旅游基础建设方面,完成景区公路黑色化铺设和提档升级,对景区内各游客乘车点、游线组织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观光车公交化运行,新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快餐中心、钢网步游道等30余个创建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城镇基础建设方面,实施海螺沟市政道路恢复重建、磨西路改造项目,完成磨西新兴两千余户民居风貌改造,景区旅游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与华侨城达成合作协议,正在加快推进首批项目落地工作。

内部建设的提升让海螺沟人“心里有了底”,外部声名的鹊起则让海螺沟人“脸上有了光”:今年元旦期间海螺沟两天5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中亮相,海螺沟巅峰温泉音乐盛宴、华侨城海螺沟中法高空扁带挑战赛、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等一批主题营销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海螺沟、爱上海螺沟,在清华、北大、中山大学等全国20多所知名高校巡展的“诗和远方HelloGo,与美同行海螺沟”主题摄影展则借助大学生这一年轻活跃的群体进一步提升了海螺沟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海螺沟雪域温泉)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特别提到要推动四川藏区、彝区全域旅游发展,甘孜州积极响应“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跻身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作为甘孜藏区的龙头景区,也是全州第一家创5A景区,海螺沟紧随全域旅游发展步伐,以百米冲刺的爆发力,迈向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快车道。年底,海螺沟景区以94分的好成绩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同年完成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并授牌。年,景区接待游客.98万人次,入境游客10.47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31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7亿元。今年9月,海螺沟正式通过5A省检,并由四川省景评委向全国景评委申请国检。海螺沟的巨变已经发生,创建工作仍在继续,海螺沟人的信心越来越足。

二5A创建的海螺沟品牌

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不仅硬件设施要达标,还要有过硬的软件环境。谭智泉说:“5A创建的核心是人,是景区工作人员、景区老百姓的文明程度、人性化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的提升,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喜悦感及归属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螺沟人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贯穿整个创建过程,形成了四大亮点和“制度”等多项5A创建的“海螺沟品牌”,不仅促使景区服务质量实现质的提升,更是成为全国各地景区争相学习的典范。年*金周期间,海螺沟景区以优质的服务位列国家旅游局“红榜”,被评为四川省唯一的“旅游服务最佳景区”。

(海螺沟厕所革命)

海螺沟创5A的四大亮点之一:在藏区首倡“厕所革命”。过去,海螺沟在四川景区环境卫生评比中一度垫底,尤其是厕所环境,“无厕可上、有厕难上、上厕难受”,游客意见非常大。为此,海螺沟下大力气开展厕所建设的技术、风貌、文化、管理四大革命,以技术革命淘汰打包式厕所,采用全国技术领先的泡沫微生物环保厕所实现了泡沫封堵免水冲、微生物粪便自降解、智能控制冬季保温;以风貌革命突出生态环保、古朴自然,使厕所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从而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以管理革命强化5A标准管理、动态管理、制度管理,重建更重管;以文化革命打造世界领先、中国唯一的主题文化厕所,营造舒适的如厕环境。年,海螺沟景区新建11座微生物自降解发泡厕所,同时投资41万元利用“退休”的2辆观光车改装成微生物自降解发泡流动厕所。今年又新增5处环保厕所、2台流动环保厕所。海螺沟“厕所革命”入围中国旅游厕所革命先锋前3强,并荣获中国旅游创新奖,受到人民网、《中国旅游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等媒体强烈推荐,为高寒地区旅游厕所树立了标杆,已成为海螺沟景区旅游宣传的新名片。

(海螺沟垃圾银行)

四大亮点之二:在全国首创“垃圾银行”。海螺沟推出“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专项环保行动,每位进入海螺沟的游客都能免费领到一个清洁袋,在游览的过程中,游客可以将自己产生的垃圾或者在路上捡到的垃圾放入清洁袋内,装满一袋可兑换海螺沟明信片、两袋可兑换海螺沟雪菊、三袋可兑换纪念奖章、五袋可兑换红石公园门票、十袋荣获“海螺沟环保大使”即可享受免费游景区的福利。自垃圾银行开行以来,游客参与度极高,环保素质大幅提升。景区保洁人员缩减一半,取而代之的是40余位海螺沟环保大使,景区内见不到垃圾,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广大游客交口称赞,被游客称为全国最干净的景区。

(海螺沟小红帽志愿队)

四大亮点之三、四:在全国景区首创农民义务市场纠察队和“小红帽”志愿咨询服务队。游客被发动起来的同时,海螺沟人也全员参与到5A创建的过程中。“叔叔,请排好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告诉我。”一群统一戴小红帽、红领巾的孩子在*金周期间成为海螺沟的一道亮点的新风景,他们是由海螺沟本地中小学生组成的“小红帽”志愿咨询服务队。今年十一期间,人次“小红帽”志愿者在景区重要区域开展文明旅游劝导、咨询服务等志愿工作,营造了和谐愉快的景区氛围。“小红帽”的父母们也行动起来,来自景区21个村的余名群众自发组成农民义务纠察队,在*金周期间全天候、分批次、分区域对景区垃圾清运、食品安全、住宿接待、车辆停放、明码标价、产品规范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开展督查,有力地促进了旅游接待工作的顺利开展。

旅游市场管理一直是景区软件环境提升的重点和难点,在经历了年海螺沟“天价天麻”事件后,海螺沟景区在全国率先创立“三项制度”“两笔基金”“一个门槛”的“”旅游市场管理新制度,“制度”成为海螺沟5A创建的又一大品牌。三项制度,就是以七天无条件退货、假货三倍处罚、黑名单等3项制度严格约束景区商户,倡导诚信经营;两笔基金,则是由景区管理局从门票经营收入中拿出专款,对游客据实举报违规商户给予奖励、对游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退货先行赔付,最大程度地保障游客的权益;一个门槛,就是对涉旅行业市场准入对象、禁入对象、退出对象制定明确的规定,让投机取巧者进不来,让经营不善者退得出,让诚信守法者走得远,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最终使商户和游客从旅游业发展中共同受益。

三5A创建的海螺沟效应

国家5A级景区对海螺沟和甘孜州而言所代表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景区目前人口余人,有汉、藏、彝、白、蒙等13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辖区为多民族杂散居住区。这里的人们拥有着美丽的景色,同时更加向往美好的生活。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致辞中确定了“未来五年,全国将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1万人口脱贫”的目标,海螺沟立足实际,把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与旅游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顺机制、重带动、促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雅家情海)

顺机制,坚持系统推进助脱贫。3年6月,甘孜州委、州政府根据海螺沟加快发展的需要,成立了海螺沟景区*委、管理局(州属正县级),在甘孜州委、州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行使海螺沟区域*务、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及时配齐了景区公安、交警、消防、法庭、国土、地税、国税、工商、食药等执法监督部门,在海螺沟景区*委、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旅游和便民服务。海螺沟现辖2镇(磨西镇、燕子沟镇)、21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5万余人。海螺沟景区*委、管理局既是旅游发展的主抓部门,也是辖区内社会事业发展的行政主管部门,故在全面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系统推进旅游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组织发动海螺沟各族群众参与旅游接待、共享景区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共治共荣、共融共赢、共建共享。海螺沟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由部门抓旅游向*政统筹抓旅游转变”的“全域旅游”理念完全正确。

重带动,坚持全域旅游助脱贫。注重城乡带动,按照“全域资源,全境打造,全面规划,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战略,将景区与村庄联动一体,统筹规划。把每一个村落都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载体,力争做到一村一特色。如:燕子沟镇堡子村种植特色蔬菜,专供景区余家特色酒店,其人均年收入单蔬菜一项就达元以上,其他村还发展了大马士革玫瑰、食用菌、牦牛等特色种养业。注重红利带动,每年从海螺沟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余万元直接作为贫困户生活补贴,保障贫困户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每年投入万元引导和支持群众利用自身优势开办乡村酒店、特色农家乐,每年新增乡村酒店近10家,目前海螺沟地区已发展乡村酒店余家。先后引进20余家大型涉旅企业开发旅游资源,在用工用劳中,涉旅企业均优先聘用当地群众。大型涉旅企业和景区服务管理的就职员工中,本地群众占比达90%。

(海螺沟昨日实拍)

促提升,坚持全面发展助脱贫。把育才引智、加大群众教育作为旅游扶贫开发的重点抓手,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旅游就业培训平台,注重对群众旅游服务技能、思想素质的培训提升教育,年开展旅游服务培训20余班次,培训余人次。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味”的要求,制定《村规民约》《海螺沟5A创建靠大家》《十要十不要》等制度,印发《沟长致海螺沟全体沟民的一封公开信》《关于从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通告》等旅游市场整治宣传单,通过干部带、制度追、督查问、媒体曝等方式,引导群众形成讲卫生、护环境、守秩序的良好风气,增强群众旅游脱贫的信心,促使景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在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社会风气上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

随着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富民增收的社会效应已经凸显:贫困发生率由5年以前的96%大幅度下降至年的14%。截至目前,海螺沟由原来的21个贫困村、余户贫困户、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下降至贫困村6个、贫困户户、贫困群众2人。本地近40%的群众、0余人直接参与到旅游服务中。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海螺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五年前的两千多元跃升至近万元,其中群众参与旅游收入比重达55%。

(冬日海螺沟)

群众有钱可赚、生活充实,有了奔头,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所以,在甘孜州和海螺沟眼中,创建工作既是目标,更是手段。创建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关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地震灾区加快发展、展示重建成果,在整个甘孜藏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创5A让群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旅游业当中来,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从而真正实现惠民。这是一个民生工程,是全域旅游理念的一次实践和探索。

创5A,一个升级版的海螺沟,期待您的光临!

来源:甘孜州海螺沟

分享点击右上"???"轻松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点击右上"???"帮你收藏这篇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孜州海螺沟全力创建5A景区,助推藏区旅